04
2014/12
董事长:奋发有为,争当高绩效竞争力人才
浏览次数:2289

2015年的脚步渐行渐近,依稀看到的仍是道路的艰辛。2014年的脚步已渐行渐远,给我们留下的是奋进中的伤痛。

今天,我们挺过来了,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明天。

我们要考虑:华中明天的生存与发展。

华中能生存下去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华中能发展吗?答案也是肯定的。因为我们具备较为完善的制度机制,因为我们拥有一群不畏困难、奋力拼搏的员工。我们需要的是努力,更需要的是解决“如何努力”。

当今世界,处在一个大动荡之中;当今中国,处在一个大变革之中。企业生存的环境更为复杂多变,企业发展的道路更为曲折艰难。

中国社会、中国经济、中国市场、中国产业,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。变化之速度,前所未有;变化之深刻,前所未有;变化之广泛,前所未有。如何面对这巨大变化,是摆在我们每一名管理干部、每一名华中员工必须直面相对的事情,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。我们曾自誉我们是优秀的企业,但仅有优秀,还远远不够。我们曾赞美我们有优秀的员工,但仅是优秀,仍不能支撑企业前行。我们怎么办?

靠天不行,靠地不行,靠市场不行,靠政府不行。唯一出路,就是靠我们自己。靠我们坚韧不拔的毅力,靠我们群策群力的智慧,靠我们全体员工超出常人的付出。改变我们传统的思维,重新梳理我们的制度机制,重新优化我们的业务流程,重新塑造我们的工作作风,毫不动摇的执行“人、单、酬”考核机制,让绩效考核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,让激励鞭策到每一位员工,坚决执行“多劳多得,不劳不得”分配原则,让每一核算单位都创造正价值,让每一位员工发挥更大能力,付出更大努力,做出更大贡献,让企业的每一个细胞具有更大活力。

这是我们唯一选择。

要想实现这一愿望,我们最迫切的任务是:

一、切实认真优化“人、单、酬”考核机制

在11月24日“人、单、酬”成果汇报会上,我对“人、单、酬”考核机制的重要性、必要性,制定和执行这一考核机制的关键点、关注点以及深远意义作了详细阐释。各级管理干部尤其是高层管理干部一定要认真研读,深刻讨论,理解内涵,弄懂道理。在此基础上,坚持实事求是,理论结合实际,系统梳理本公司的制度流程,找出短板,找出漏洞,找出薄弱环节,进行系统优化。在现阶段切忌搞大手术,切忌大破大立。“人、单、酬”考核机制的制定和执行,我们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,不可全盘否定。但各公司又存在差异,表现各有不同,有的是领导还在迷茫,不清醒、不重视,这样的公司需要警醒,需要集体研究,找到两套制度的结合点,迎头赶上。有的公司是在考核内容设定上,在工作强度设定上仍存在一定缺陷,不完善、不系统,这样的公司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再下功夫。有的公司是在执行层面不坚决、不全面,在标准上打折扣,减弱了考核效果,这样的公司需要在执行层面重新梳理检查流程,明确分级责任制,把管理干部的责任意识提升上来,进行责任考核。

在这里再次提醒,制度设计是否科学,制度执行是否彻底,关键在一把手。一把手要站在最前沿,发挥核心的、关键的作用,集团对各公司的考核,主要考核一把手。

二、全体员工要奋发努力,争当高绩效竞争力员工

企业在艰难时刻,考验的是员工。员工的意志与行为,决定着企业的生死。我们的员工大多数是优秀的员工,但从我们现在的劳动效率、组织绩效分析,决不能保证企业有高竞争力,更不能保证企业快速发展。

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:

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人是中国工人。

世界上最无责任感的工人也是中国工人。

中国工人的劳动效率只有德国的1/6,美国的1/5,日本的1/4。

中国工人的工资只有发达国家的1/5—1/6。

这是一家国际评价机构的统计,这些数据不见得十分准确,但足以令中国企业出汗。

我们如何改变中国劳动者这种现状?没有别的办法,只能靠自己努力,人人努力,加倍努力,不懈努力。

华中的员工相对优秀,但我们员工的思想定位、思维方式、行为方式,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现实社会的影响,其中最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化,这是一个很难消除的文化后遗症,但是我们必须自觉的、主动的消除它,使它不再成为我们前进中的羁绊,使它不再成为我们职业生涯上的肿瘤。全员“人、单、酬”考核机制正是消灭这一顽疾的有力工具。在这个机制下,不允许存在懒人,不允许存在庸人,不允许少干多拿,更不允许不干白拿。在这个机制下,把每个人的绩效、行为、表现都列在表格中,晒在阳光下,功过是非、贡献大小,一览无余。让每一元钱的分配都在阳光下进行,体现公平,激励奋进。

在这个机制下,我们全体员工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,不怕疼、不怕痛,丢掉贪图安逸享受的思想,树立刻苦学习、忘我工作的精神,重新设计我们的生活,重新设计学习时间,重新设计工作状态。努力学习知识,学习本领,学习技术,学习制度,把自己锻造成专业型高绩效人才,付出更大的努力,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在这个机制下,让所有员工丢掉幻想,丢掉虚荣,丢点懒惰,丢掉涣散,做一个脚踏实地、持之以恒、积极进取、术业专精的有为员工。而只有做到这样,才能成为受到社会尊重,受到企业尊重,受到亲人尊重的核心竞争力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