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行合一 博古践今——专访华中集团董事长赵建棠
2010-11-06浏览次数:1673

跨越两岸新纪元大陆考察团合影

2010年9月,首届两岸四地房地产高峰会暨2010中华建筑奖颁奖盛典在中国台湾隆重举行,为表彰大中华区的优秀地产项目,大会评审团设立“中华建筑奖”,筛选来自两岸四地的优秀地产项目,以“绿色、品质”为考核重点,表彰卓越品质的地产,加强两岸四地的建筑文化交流,促进中华建筑住宅的和谐统一发展。

“华中·国宅”作为河北唯一获选的地产项目,以其独特的建筑文化内涵、科学的规划理念,赢得海峡两岸地产专家的一致认可,荣膺“2010中华建筑奖·品质宜居金奖”。此次获奖,为华中国宅赢得了极高的行业尊崇和社会认知,开启了华中住宅品质进阶的新篇章。为全面了解中华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社会意义,进一步感悟国宅华园的建筑理念,记者特别专访了华中集团董事长赵建棠,聆听华中在“创承人居理想”道路上作出的卓越贡献。

 华中集团董事长赵建棠先生在2010首届两岸四地房地产高峰会发表演讲

记者:文化乃企业之根,根深才能叶茂。您如何看待品牌文化的作用?华中在品牌构建方面是如何做的?

赵建棠:我始终认为,品牌是企业的命脉,也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,只有持之以恒的进行品牌建设,才能成就百年企业,才能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。在华中27年的发展历程中,我们始终坚持“信誉、服务社会”的经营理念,积极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,不仅在品牌宣传上重视文化的提升,最重要的是在房产品打造上,更好更全面地融入了文化因素。在提高人们居住品质的同时,向社会展现全新的中华文化风韵,实施“文化地产”战略,实实在在为古城可持续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记者:“中华建筑奖”作为两岸四地房地产界的共同荣誉,具有较高的权威性,而“华中·国宅”凭借哪些优势赢得了评委的认可,获得了这一殊荣?

赵建棠:“华中·国宅”之所以赢得两岸四地地产专家的青睐,是因为其在中华文化的表现上大胆采用创新手法,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科技相结合,打造了既具有深厚文化底蕴,又吸纳多种优秀建筑元素和当代科技元素的全新产品。例如,在建筑设计上突出了多元化设计,通过金属、陶瓷、石材、涂料的巧妙搭配,勾勒高品质的建筑细节,运用建筑语言传达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,而不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照搬照抄;园林景观方面,采用轴线对称与围和的环境规划格局,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质风情,同时结合风水阴阳理念手法,处处彰显“求和”之意,全面展现一种文明、开放的当代中华文化。

18.jpg

华中集团首席品牌官刘春燕代表企业领取“中华建筑奖品质宜居金奖”

记者:您投身园林古建开发工作三十余年,作品遍布海内外,多次荣获国家颁发的荣誉称号,那么园林古建的文化底蕴对“华中·国宅”的打造有什么积极影响

赵建棠:园林古建与精品住宅的打造确实有着深厚的渊源,园林古建的特点就是在既定的空间范围内,表现出深刻的文化意蕴,既要给人以视觉舒适感,又不可或缺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语境,即追求人格化的自然,自然化的人格意境。例如,华中承建的北京明苑宾馆、北京中山公园“来今雨轩”等项目中,很多优秀的建筑园林元素将应用于国宅项目的园林景观,合理规划景观小品的布局,创造出一个生态自然“和而不同”的环境。国宅的精髓在于深刻洞察当代人的居住需求,处理好近人尺寸,除具备回转、小空间大视野的特点之外,还需要建立一些疏密的节奏,以完美的韵律感与跨度感来体现文化风范。另外,华中·国宅项目注重细节打造,也是传承了园林古建的优秀品质。例如,我们承建的北京世界公园微缩景观莫斯科红场枢密院、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,之所以受到中外友人的推崇,就是因为其在细节刻画方面达到了极致的效果,而在国宅项目的设计上,我们致力于实现全方位的精雕细琢,无论是景观还是建筑本身,都要打造高品质的建筑细节,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建筑的每个部分,运用多元艺术手法,让疏离自然的人们重新回归到天然美景中去。

记者:据悉,华中将于11月重磅推出保定文化价值的居住体验中心——华中国宅馆,它在设计上是如何体现“国宅”文化的?

赵建棠:华中国宅馆的设计和建造,都是围绕国宅项目的核心理念展开的,即“国宅心,和为贵”,主要由文化展示区、国宅洽谈区、3D影视中心三部分组成。无论是装修布置,还是主题风格,都充分体现了“中国风,中国情”。融入中华建筑元素精华,并以创新的手法予以表现,让每位顾客在举手投足之间感悟儒家文化的情调与修养,展现国宅的建筑文化风貌,以获得真正的高品质居住体验。除了对国宅荣膺“中华建筑奖”设立展示专区外,华中国宅馆还引入了3D立体动画技术,将大型国宅形象片“玉英传”以3D的视觉效果呈现给大家,在体会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,领略华中·国宅现代的宜居魅力。知行需合一,华中不会只将理念停留在口号上,而是要不断将中华文化融入建筑的每个部分,打造理想的人居环境,做中华建筑文化与时俱进的引导者和践行者。